[丁科技網觀察]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,還在尋找規模和盈利之間的平衡。
丁科技網注意到,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,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。另一方面,不少中國新能源車企還處于虧損的境地。
在1月16日舉行的2024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,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表示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虧損嚴重,車企成本居高不下,批量小產品多。
丁科技網注意到,從新能源車企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,不少企業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局面。
新能源車企北汽藍谷1月15日發布業績預告顯示,預計2023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-57億元到-52億元。據悉,這已經是北汽藍谷連續第四年虧損,2020-2022年,公司分別虧損64.82億元、52.44億元、54.65億元,四年累計虧超200億元。
至于業績預虧的原因,北汽藍谷表示有兩點:
一是,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,公司為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,積極開拓市場,銳化品牌形象,提升運營效率,在技術研發、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,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;
二是,公司產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,規模效應暫未顯現,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;隨著后期新產品的陸續上市,產品結構逐漸豐富,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,公司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。
1月24日晚,華為智選車業務深度合作伙伴賽力斯出爐2023年業績預告,預計該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55億元到365億元,同比增長4.09%到7.02%,凈利潤虧損21億元-27億元,扣非凈利潤虧損46億元-50億元。
對于業績虧損,賽力斯表示,高端化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較高,致研發費用和人工成本增加,影響當期業績;2023年前三季度銷售低迷,固定費用及相關費用較高,影響當期業績;同時,為了2023年四季度銷量增長,2023年上半年加大市場促銷力度,以及2023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居高,影響當期業績。
造車新勢力代表的蔚來汽車,2023年度交付量為16萬臺,同比增長30.7%,在中國成交均價30萬以上的電動汽車市場持續排名第一,市場份額超過40%。不過,蔚來董事長李斌在2024年新年內部信中表示,“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,我們仍然在承受研發與基礎設施投入帶來的虧損,需要持續改進財務表現才能支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,我們有責任、有義務把投資者和股東的每一分錢用好?!?/p>
另外一家新勢力的代表小鵬汽車,2023年共交付新車14.16萬輛,同比增長17%。截至2023年12月31日,小鵬汽車歷史累計交付量達40萬輛。不過, 2023年前三季度,小鵬汽車累計虧損90.28億元。
綜上,新能源汽車賽道雖然非?;馃?,但不少入局的企業仍需要解決擺脫虧損、盡快盈利的問題。按照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觀點來說,未來兼并重組、關停并轉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常態。
其實,車企高層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格局也有清醒的認識。比如,奇瑞尹同躍、小米雷軍都認為,未來或許只有5家新能源車企存活下來。華為余承東也表示,未來中國汽車的主要玩家小于等于5家,超過10家的可能性不大。理性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,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(2023-2025年),在中國市場,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,只不過CR5的市場份額還會不斷擴大。
可以看到,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淘汰賽即將上演,如何在形成規模優勢的同時,大幅提升企業盈利能力,為慘烈的市場淘汰賽準備充足的“彈藥”,將是所有新能源車企面臨的共同挑戰。
- QQ:61149512